井架周围仔细巡查,戈壁滩上勘察资源,钻井队里连夜补产……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118名毕业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大学四年学习和思想上的收获,表达了扎根西部、建设边疆的坚强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回信说,得知你们118名同学毕业后将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立志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支持你们作出的这个人生选择。
3年来,118名毕业生发挥自身专长,扎根边疆,和各族群众一起奋斗,交上了合格的答卷……本报记者采访其中的毕业生代表,呈现他们扎根西部基层让青春飞扬的蓬勃力量和壮美图景……
——编者
井架周围——
“技不如人,咱就下苦功夫赶上”
见到刘崟琥时,他正在井架塔台上实操训,为即将到来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首届安全技能竞赛做准备,刘崟琥是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16人参赛队队长。不久后的竞赛中,他们获得了团体银奖的好成绩。
“发现溢流!关井!”刘崟琥在对讲机中向队员下达指令——这个训练场景他并不陌生:一年多前他在准噶尔盆地打预探井时就遇到过。预探井,意味着这是该区域的第一口井,没有可参考的经验,地层情况未知,对于刘崟琥而言,只能摸索着打预探井……
晚上9点多,刘崟琥还在井架周围巡查。突然,他发现泥浆排出量似乎比以往多,“有可能是溢流!”他立即抓起对讲机发出关井指令,然后迅速爬上钻台和工人们一起操作。不到2分钟,关井指令完成……
刘崟琥跑下钻台,仔细察看压力表,9兆帕,地层压力异常!“一瞬间,我的腿都软了。”溢流是危险的预兆:一旦处置不及时就会引发井喷,不但会造成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甚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刘崟琥马上向公司报告了相关情况!凭着前一阵对这口井的摸索和经验积累,不到一个小时,他就拿出了压井施工方案……凌晨2点开始压井,直到清晨6点左右,刘崟琥看到压力表上的指针回到0兆帕,他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累得直接坐在了地上:“幸亏我以前跟老师傅学习时了解过溢流的相关问题。”刘崟琥的这次准确判断和快速处置,为公司挽回了1000多万元的损失。
范凯元到独山子石化分公司报到后,不仅掌握了两套硫黄装置的全部流程,而且第一年就获得炼油厂举办的流程模拟竞赛三等奖。
2022年,全国硫回收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开始报名,范凯元有点犹豫:“跟老师傅们相比,我还差得远,担心难以取得好成绩。但技不如人,咱就下苦功夫赶上!”范凯元最终决定报名。
范凯元最佩服的一位老师傅为了准备比赛,每天练到凌晨……“技术娴熟的老师傅尚且如此刻苦,我得下更大的功夫才行!”经过努力,范凯元成为公司3名参加比赛集训的选手之一。集训的半年里,除了吃饭睡觉,他不在现场就在自习室……正是这股包養網稳扎稳打的拼劲儿,让他从52家炼化企业的156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并最终获得比赛金牌!
“处理井筒,大颗粒岩屑难以返出,这是个大难题,小伙子你要不要试试?”供职于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的魏鹏飞向老师傅请教时,老师傅给他出了道“难题”……
“试试就试试!”魏鹏飞“接招”。他和同事们在沙漠无人区的简易房中,与工人师傅同吃同住,一待就是十几天;魏鹏飞所在团队设计改良的新工艺牙轮钻头,让原本两个多月的修井周期缩短了20天,增效近百万元。
戈壁滩上——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选择了资源勘查专业,就选择了与辛劳和艰苦为伴。神奇的雅丹地貌、变幻的泥火山、险峻的独山子大峡谷,都留下了丁贵阳的足迹……
本科毕业后去哪儿?丁贵阳最初计划考研。在一次实习中,他参观了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工、大国工匠谭文波工作室,了解到谭文波的事迹后,想法有了转变:从一开始的艰苦奋斗到现在的技术创新,凝结着一代代石油人的努力。新疆资源量巨大,是国家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他在朋友圈里写道:“选择适合的道路,继续拼搏,未来可期。”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在塔里木油田的招聘资料上看到这句话,丁贵阳被震撼了……“我学的是资源勘查,这里复杂的地质构造等着我们去勘探,大有可为。”丁贵阳说。
毕业时,他和同学们把立志扎根边疆的决心写进信里。不久后,他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这份沉甸甸的“毕业礼物”,成为丁贵阳和同学们筑梦青春的航标!
大学期间,刘崟琥是学校国旗仪仗队的指导员。一次次升旗仪式,增强了他立志报国的信念。尤其是参观黑油山、铁人纪念馆,他受到了石油精神的感召,逐渐坚定了“留在石油行业”的目标。
艰苦环境没让他退缩,在野外无法跟外界联系却让他很苦恼:“休息时回到城里,反而会有不适感。”在制铝和无线电行业工作了一辈子的父母教导他,国家发展需要年轻人,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奉献的准备。刘崟琥听从父母的话,经过4年学习、3年工作,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越来越觉得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
大四实习时,阮思雅第一次上井,坐车在戈壁滩上一路颠簸,来到作业区,“与家乡的青山绿水不同,这里到处是荒漠,看到的只有抽油机。”阮思雅说。
工人师傅们天天上井,脸上被晒脱了皮,这给她很大触动:“大部分工作可以盯着电脑完成,包養網心得不过仍有一部分工作必须由工人师傅们在一线完成。我学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提升自动化程度,让工人师傅们不再那么辛苦!”毕业后,阮思雅去了位于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的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二厂,成为一名技术员。
钻井队里——
“这些气顺着管线到达居民家里,带去温暖,值得”
刚刚入职后,刘崟琥遇到了难题。实习岗位上,30多岁的钻井工善进是他的师傅。善进看着刘崟琥一米八几的大个儿,却抡不起十几公斤重的榔头,心里不免犯嘀咕……
不管干得好不好,先干了再说!刘崟琥铆着劲儿:跟父母视频时,母亲发现他双手都肿了;没过多久,刘崟琥就适应了重体力劳动,榔头抡得越来越熟练……
工作中,刘崟琥发现自己有太多不懂的东西。他主动申请连上60个大夜班,看老师傅们操作,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看着刘崟琥努力的样子,善进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徒弟……终于,刘崟琥在中石油集团公司井控检查考试中取得满分,只用3个月就熟悉了工作流程,提前当上了技术员,整个井队都对他刮目相看。
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刘崟琥还当上了钻井队的“兼职培训师”。他把学习内容用简洁的包養语言概括后写成小纸条,塞到每个人的口袋里,“随时看看,你们肯定能行。”在他的帮助下,钻井队的司钻、副司钻在井控考试中都拿了满分。
刘崟琥还交到了好友吉格尔·撒合提。入职时他就听说吉格尔·撒合提当过两年特种兵,一口气能做200多个俯卧撑。不久,单位举办演讲比赛,刘崟琥和吉格尔·撒合提获得并列第一。他们还一起交流钻井技术,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提起丁贵阳,同事都说他既吃得了苦又愿意学习。2021年12月31日凌晨2点多,丁贵阳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电话那头的声音紧张而急促:“博孜—大北外输气量骤降400万立方米,要连夜补产量!”
冬天是用气高峰期,400万立方米天然气相当于一座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一天的用气量。保供不等人,大家来不及查找原因,决定连夜补产量。丁贵阳立即套上衣服、抓起工具包往外走……
寒风凛冽的夜里,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虽然穿了厚棉衣,走出宿舍大门,丁贵阳还是被冻得一激灵,呼出的热气瞬间变成一团白雾……
老师傅带着他和另一名同事跳上了车,一阵颠簸后到了油井。“每口井都预留了增产空间,就是为了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包養补上去。”丁贵阳和同事根据数据计算了一下,要完成他们所承担的补气量,需要增加4口井的产量。
戴着厚手套,大家分头行动,用工具调整每个油嘴的开度,很快手指就冻僵了。花了3个多小时,任务终于完成。看着产量逐渐恢复,丁贵阳的疲惫一扫而空,“在这寒冷的夜里,这些气顺着管线到达居民家里,带去温暖,值得!”丁贵阳说。
采油作业区——
“我对国家更好地端牢能源饭碗,有了更大底气”
库车山前,几代中国石油人在这里拼搏过、奋战过;如今,塔里木油田的第二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博孜—大北在这里建成。今年3月9日,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富满油田的果勒3C井顺利完钻,以9396米井深刷新了亚洲最深水平井纪录。
这个好消息让丁贵阳非常自豪:“我们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他喜欢看电视剧《觉醒年代》,“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火炬,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的!”
如今,丁贵阳已经完成了从高校学子到石油工作者的转变,正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建设祖国边疆贡献青春和智慧……
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魏鹏飞申请来到了顺北油气田,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深地工程”命名的油气项目。这里是全球目前埋藏最深的油气田,储层平均埋藏深度超过7300米,有着“地下珠峰”的称号。由于极端的地质条件,这里的油藏具有超深、高温、高压等特点。
在项目现场,由西北油田分公司研发的中国石化超深层油气优快钻进技术让魏鹏飞大为震撼:攻克了众多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实现了由“打不成”到“打得快、打得准”的重大跨越。“我对国家更好地端牢能源饭碗,有了更大底气!”魏鹏飞说。
为了尽快熟悉工作流程,阮思雅特别努力。入职后,无论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还是零上三四十摄氏度的酷暑,她都背着工具,一口井、一口井地查看……冬天,呼出的气在发梢上结成霜;夏天,汗水湿透了工服。“虽然油田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坐在办公室就能看到现场传回的数据,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人工完成。”阮思雅说。
阮思雅仅用4个月就通过了特种设备A证考试和井控考试;用1年时间将第九采油作业区的上百口油井和站库的自动化设备资料整理成册,并录入电子台账,解决了自动化设备管理繁、杂、乱问题。现在,阮思雅决心深耕自动化领域,为公司节省更多的人力成本。
“新能源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我们一些油井已经实现光伏供电,一些新能源项目也在建设中……”阮思雅仍在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中。
毕业生们的故事激励着学弟学妹们。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统计,2020—2022届签约就业的毕业生中,有60%选择在石油石化领域工作,50%选择扎根新疆基层。
检修过戈壁滩一台台抽油机,见证过抽油机从配件装配成完整的采油设施,掌握了一整套采油、转油流程……苍茫戈壁,风吹日晒,到处都留下了毕业生们的身影。“既然选择了扎根边疆,选择了石油行业,就要坚持到底!”阮思雅吐露心声。
感言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给了我坚守沙漠的信心和力量,也鼓励我肩负起时代赋予石油人的责任。我将通过不懈努力,在具体工作中茁壮成长,在实践中增长本领和才能。
——新疆油田公司陆梁油田技术员樊译阳
踏踏实实做好工作、提升技能,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创造应有价值,才能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切实为建设祖国西部贡献力量。
——新疆油田公司百口泉采油厂检188采油作业区助理工程师何柏言
行走在沙漠腹地的公路上,迎面而来的是一排排抽油机;刚来时我曾气馁,也曾退缩,但在克服重重困难后,我成长为敢于担当的石油人。我相信,只要坚定前行,一定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新疆油田公司陆梁油田作业包養区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师杨兴
经过近三年的锻炼,我对企业和工作的热爱更加强烈了,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都得到了提升;今后,我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技能提升中去,努力成长为公司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炼油一部助理工程师任浩源
本报记者李亚楠采访整理